7月4日,武汉科技大学资料学部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大冶市,展开企业造访、校友座谈、矿山调查、赤色寻访等实践活动,调研钢铁职业展开前史,寻求为资料学学子们注入“钢铁之魂”。
“30多年前,这里是堆积如山的抛弃矿石;现在,这里是具有亚洲最大硬岩美化复垦生态林的黄石国家矿山公园。”武科大黄石校友会副会长刘显铭向实践团介绍。
刻板印象中,矿山往往和污染相联系。但从湖北黄石国家矿山公园观景台上俯视,实践团成员发现,最大落差444米、坑口面积达108万平方米的“矿冶大峡谷”,绿树成荫,鲜花怒放,雨后春笋的刺槐林展现出生气勃勃。
经过调研,实践团成员了解到,大冶铁矿创建于1890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大兴洋务时期,是我国近代第一座机器发掘的大型露天铁矿,后在国家全力支持下,大冶铁矿成为全国十大铁矿之一,被誉为“武钢粮仓”。大冶铁矿因矿而兴,也因矿而饱受环境污染的苦涩。因长时间采矿,山体疤痕累累、寸草不生,一年四季尘土飞扬。
刘显铭介绍,为习惯国家土地复垦的规则,20世纪80年代,大冶铁矿发起全矿员工四处寻找,重复实验,终究发现刺槐可以在石头上存活。“所以大冶铁矿人一年一年地种刺槐,死了就补,不停地种,挖山不止,栽树不已,跟愚公移山相同,终究渐渐形成了现在的万亩刺槐林。”
感受着“石头上种树”的绿色奇观。实践团成员余蔓菲不由感叹:“山上的每一棵刺槐树都凝聚着大冶铁矿人坚定不移、不畏艰苦的钢铁精力。”
4日下午,实践团走进大冶特钢党史馆展开赤色寻访活动。一张张泛黄的相片、一件件名贵的印象及什物多角度出现了大冶特钢作为我国钢铁摇篮的赤色革命史。
在讲解员的介绍中,实践团成员了解到,从钢铁企业首个党支部到全国先进底层党安排,从我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到“嫦娥”系列卫星,从港珠澳大桥到FAST“天眼”,大冶特钢在赤色基因的赓续下,发明了多个世界第一、我国第一和我国仅有。
在汉冶萍广场,现代化的厂房与百年高炉遗址、水塔遗址等遗址群一起屹立。与实践团成员们印象中的钢企有很大收支的是,目之所及,公司所在区域天是蓝的、水是清的。讲解员介绍,现在企业的碳排放大幅度的下降,高炉向空中排放的白雾主要由水蒸气组成。
走进460钢管数字工厂,一面巨大的弧形电子屏上,热轧出产线每个环节的实时动态一望而知。巨大的环型加热炉中,一支支灰色钢坯逐步变色,由微红、橘红、大红、红里透黄,再到黄里泛白的1000多摄氏度,终究喷薄出炉。集控中心操作人员介绍:“一根钢管,从钢坯到穿管成型抵达冷床分分钟就可以搞定。”
从悠长的钢铁前史到现代化出产线,大冶特钢让武科大资料学部学子深化感受到钢铁职业的巨大改变,清晰钢铁职业高水平展开的前进方向。
实践团成员一行与大冶特钢副总工程师、研讨院院长刘光芒,人力资源部副部长熊朝霞等负责人座谈沟通,并举行“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挂牌典礼。
会上,刘光芒从立异文明、发明新式事物的才能、立异机制三个方面介绍了大冶特钢展开中的理念、方式和研讨打破。熊朝霞介绍企业招聘方针,她指出,武科大与大冶特钢具有坚实的协作根底,大冶特钢员工中有210名武科大毕业生,其间117名担任公司主干。
实践团成员与公司钢管事业部首席工程师马金辉,该校2012届校友、特冶铸造出产处副处长贾余超,2016届校友、特冶产品研讨所专员工程师阮栋环绕专业方面技能、生涯规划等方面深化沟通。
武科大资料学部党委副书记林莉介绍:“校友是校园名贵的资源,在本次社会实践中,同学们将发掘钢铁职业的劳动模范、优异校友故事,探源钢铁精力。”在后续实践活动中,学部实践团将深挖钢铁工业展开进程中的育人富矿,深化钢铁职业校企、师生的育人联动,上好“行走的大思政课”,
本年,武科大资料学部暑期社会实践将要点打造钢铁精力寻访宣讲团、职业展开调研团、资料科技服务团等三支团队,前往湖北、河南、新疆、湖南、广西等地的传统钢企、耐火资料企业、新资料企业安排实践活动。(通讯员 叶显伟)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书组织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播送电视节目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