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有丰富带货经验的闵行区副区长吴斌再次当起了带货人,这次带的却是“零号湾国家双创示范基地”。
人民日报、新华社上海分社、中国日报、科技日报、中新社、中国科学报、解放日报·上观、文汇报、新民晚报、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东方广播电台、新闻晨报、上海科技报、华东科技、青年报、劳动报、第一财经、人民网、东方网、澎湃新闻等。
据了解,“大零号湾”由市科委、上海交大、闵行区政府三方通力合作,在环交大、华师大周边区域建设承载师生校友创新创业和成果转化的新型大学科技园区,“硬科技”创新创业高地。“大零号湾”是要对标世界一流创新集聚区,按照打造集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创新创业、产城融合为一体的国际化科创新城。
“C”代表Innovational Core,即创新硬核,主要指以交大、华师大等高校、院所为核心和源泉,着力加强基础前沿科学技术创新和成果溢出能力,不断的提高科学技术创新策源功能。
“T”代表Technology Transfer,即技术驱动,主要指以产业创新需求为导向,深入推动高校硬科学技术创新成果向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转移转化,推动创
“O”代表Open Innovation,即开放创新,主要指以汇聚全球优质创新创业资源为目标,链接国内外,联动长三角,根据创新创业者的需求和喜好,高起点规划、高品质建设国际化、开放式科创街区,构建和完善热带雨林式的科创生态体系,不断强化开放创新的枢纽门户功能。
其中,6万平方米的交大科技园正式落地运营,有效承接60多个交大师生创新创业项目和企业。交大医疗机器人产业园、上海人工智能产业园等平台正在推进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
今年年底、明年年初,南科创公共服务平台、华谊大正智慧科创综合体、龙湖淡水河畔等将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用于科创服务、中试基地及加速器等功能配套;沿剑川路、沧源路“T型区”开放共享的城市公共绿地、人才公园、创业广场和水岸空间将全部建成,开放式科创街区初具形态。
常青工业区、电气轴承厂、滨江活力创新带等地块的产业转型和城市更新工作正深入开展,用于校企合作共建产业创新中心和成果转化产业化基地。
当天,大家还一起实地走访了“大零号湾全世界创新创业集聚区”零号湾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参观上海交大医疗机器人研究院、交大科技园等。
零号湾着眼于初创企业培育,主要培育和孵化科技型创业企业,通过搭建完整、专业的创业服务平台和成长培育生态体系,吸引和凝聚国内外高校创新人才、产业创新人才和技术创新团队入驻。截至目前,零号湾累计孵化创业项目超400个,培育创新企业250余家,其中7家在孵企业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11家在孵企业荣登央视CCTV-2“创业英雄汇”栏目,在孵项目获得国内外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奖项20余个。
秉承“产业孵化、积聚双创资源”建立了“高校研发、在地孵化、上海转化”的机制,为闵行区医疗机器人产业培育火种,协助闵行区在剑川路以北创立医疗机器人产业园,打造一套完整的医疗机器人产业ECO和医疗机器人产业链。截止目前已有12个产业化和初创项目入驻产业园一期空间,产品涉及手术、康复、医学成像、肿瘤物理治疗器械等高端医疗机器人领域,其中9家企业注册地位于闵行。
2019年7月,交大科技园深入贯彻落实习重要讲话精神和李强书记“做大做强科技园”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指示,本着集成高校高端科学技术创新资源,整合高水平创新网络与平台,增强创新源头成果供给,促进学校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有机结合的宗旨,成立闵行园区紧邻闵行交大校区,作为国家级科技园在闵行的科技成果转化和双创孵化培育载体。
原标题:《100万平方米科创载体规划布局,南闵行发展引各路媒体聚焦 !小编提前剧透》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