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东莞市科学技术创新“十四五”规划》(简称《规划》)正式对外发布。《规划》通过四篇、十三章详细规划了东莞市未来五年科学技术创新发展的路径,提出到2025年,东莞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制造强市取得很明显的成效,国际一流的松山湖科学城初步建成,整体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明显提高,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更成熟,创新创业生态更完善,科技支撑产业转型升级能力明显提高,东莞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学技术创新中心的重要支撑。
当前正面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学技术创新是引领高水平发展的必然选择。《规划》提出了东莞创新发展的主要目标。
到2025年,东莞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3.67%;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量26.9万件;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比例达3.75%左右;技术合同成交额260亿元;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42%;数字化的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3%;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000家;境内外上市高新技术企业100家;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17。
根据《规划》,未来五年,东莞将主要实施五大科学技术创新重点任务保障目标实现。
一是聚焦松山湖科学城,举全市之力推动共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实施基础研究应用生态构建工程,推动重大科学技术基础设施从以建为主向建用并举转变,联动发展高水平大学与科研院所,构建世界一流生态科学城。
二是聚焦产业技术需求,构建紧贴世界前沿的技术创新体系。实施产业核心技术攻关工程,提升高水平研发机构体系能力,推动产学研深层次地融合,突破企业有需求、技术有基础、发展有前景的重点产业关键技术,支撑产业做大做强。
三是聚焦新动能培育,打造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主阵地。将实施新动能培育工程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赋能工程,构建新兴起的产业全链条服务体系,推动重大科学技术成果转移转化,为培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提供战略支撑。
四是聚焦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培育国际竞争力创新型企业。实施创新型企业梯队培育工程,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完善创新型企业孵化育成体系,提升企业创新能级,构建百强企业-瞪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型企业培育梯队。
五是聚焦高品质都市建设,推进科技服务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与民生改善。重点推进公共卫生技术、智慧城市技术、碳达峰碳中和技术、现代农业技术等,为改善社会与民生福祉提供科学技术创新保障,让全社会享受更多科技成果。
此外,《规划》也提出要营造东莞最优科学技术创新生态,构建体系化引才机制,强化创新发展的人才支撑。构建科技金融服务网络,实施科技金融支撑工程,健全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构建现代科学技术创新治理体制,营造良好创新氛围。
重要提示:本页面内容,旨在为满足广大新老用户的信息需求而采集提供,并非广告服务性信息。页面所载内容不代表本网站之观点或意见,仅供用户参考和借鉴,最终以开发商实际公式为准。商品房预售须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用户在购房时需慎重查验开发商的证件信息。本页面所提到的房屋面积如无特别标示,均指建筑面积。
北京怡生乐居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58号理想国际大厦806-810室
乐居房产、家居产品用户服务、产品咨询购买、技术上的支持客服服务热线:新房、二手房: 家居、抢工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