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数据向“新”力 南京栖霞首例数据产品发布!_ 龙虎网

2025-07-30 11:14:53

来源:火狐官方站点

  龙虎网讯(通讯员 曹海斌 胡万兵 记者 汤鑫磊)“我们公司以栖霞区智慧停车平台部分停车场数据为基础,在栖霞区数据局、区城管局指导帮助下,遵照‘原始数据不出域,数据可用不可见’的原则,经过协议授权、质量评估、合规审查等规范程序后,形成‘栖霞区智慧停车泊位查询’数据产品,并于今天上午获得了南京市数据局交易中心颁发的数据产品登记凭证。”南京博润城市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相关负责的人介绍道。

  5月31日下午,南京市数据局“宁数行”数字素养提升行动举行栖霞专场活动,发布了栖霞区首例数据产品——“栖霞区智慧停车泊位查询”,实现了栖霞区在将数据转换为产品、转换为资产方面零的突破!这是栖霞区为提升数据要素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数据资源有效利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迈出的重要一步。

  深化数据赋能,不仅是数字化的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栖霞区数据局自成立以来,始终把发展数据产业作为主责主业,围绕推动数据资产化,对全区数字化的经济公司进行全面摸排,共梳理出数字化的经济核心产业规上重点企业260余家;加大公共数据资源供给,坚持依法归集数据、需求牵引数据、场景驱动数据,共归集公共数据6.12亿条,为职能部门共享数据4.8亿条;加强数据采集、管理等标准建设,先后出台《栖霞区政务数据资源目录编制指南》《栖霞区政务数据归集指南》等5份规范性文件,带领企业在保护个人隐私前提下促进数据合理规划利用,慢慢地提高数据交易流通效率,不断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为进一步助力辖区机关部门、企业深入挖掘数据潜在价值,推动数据资源走向数据资产的价值实现,实现数据资产增值和业绩增收,此次活动专门邀请南京市数据局数字化的经济处孙汉卿副处长、南京审计大学钱钢教授、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数据产品交易部游敏洁总监围绕数据要素流通、交易有关政策,数据资产入表路径等问题展开培训交流。

  “此次培训会干货满满,让我们企业受益匪浅,特别是对数据资产化的路径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们积极探索数据要素的新应用场景和价值创造方式,努力提供更多的数据产品,为别的企业转型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南京博润城市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

  数据资产化是一个新生领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企业提升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法。随着栖霞区数据要素市场逐步成熟,公共服务、消费升级、社会治理等方面的数字需求也将持续不断的增加,必将为辖区各数字化的经济公司可以提供广阔的空间。

  数据只有像水一样源源不断流动起来,才能更好地赋能千行百业。栖霞区紧紧依托行政区、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仙林大学城“三区融合”优势,整合辖区多种数据资源,在产品、生态、交易、标准等多维度展开深度合作,包括数据登记、合规等方面的标准共建,数商、生态伙伴等方面的资源对接共享,交易场景、服务等方面的互通互补。通过政企校三方合作,推进系列数据项目“落地开花”,共同打造具有行业影响力的数据要素应用场景,共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促共进的大数据产业生态圈。

  为进一步推动数据要素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应用,提升数据资产转化能力水平,此次培训会上,栖霞区与驻栖大学数据科研机构、数据资产合规性审查相关律师事务所、数据资产评定估计机构、金融机构、电信、移动、联通、广电等通信行业运营服务商共16家单位建立了栖霞区数字化的经济产业生态合作伙伴关系,旨在搭建一个交流和合作的平台,一同探讨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趋势,促进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以更好地为全区客户服务,共绘未来发展新篇章。

  “未来,我们力争培育一批技术型、服务型、应用型数据商,鼓励支持各类主体合规参与数据开发利用,繁荣数据生态,以数字赋能高质量发展,做强做优做大数字化的经济。希望有机会能够有更多的机构、企业加入我们,成为合作伙伴,让数据链与创新链、价值链持续深层次地融合,培育造就一大批既具备本领域专业素质,又掌握数字技能的复合型‘数据工匠’,研究生产更多优质的数据产品,为实现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全区大数据产业高水平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栖霞区数据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数据作为数字时代的新型生产要素,打破了传统生产要素的质态,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优质生产要素,已快速融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等所有的环节。下一步,栖霞区将以数据要素高水平应用为主线,以数据要素协同优化、复用增效、融合创新的作用发挥为重点,扩大数据开放和融合应用,丰富数据产品和数据服务,提高数据要素供给数量和质量,推进数据要素优质供给、高效流通、安全发展,实现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在全市先行示范,努力建强具有栖霞特色的数据产业集群,形成主体活跃、支撑有力的数据要素生态。

上一篇:广连高速试用临停预警系统清远日报-清远Plus
下一篇:河南省武陟县产业集聚区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产业园(一期)项目(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