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时代,『超级能干』的应用比只看 DAU 的『超级应用』更重要。」7 月 4 日,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在 2024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产业高质量发展主论坛上表示,要跳出移动时代的思维逻辑,避免掉入「超级应用陷阱」,不是只有 10 亿 DAU 的应用才叫成功。同时,李彦宏指出,智能体是开发最简单的 AI 应用,「也是我们最看好的 AI 应用的发展趋势」。
演讲中,李彦宏再次谈及开源与闭源大模型,表示开源大模型在学术研究、教学领域等特定场景下有存在的价值,但并不适用于大多数应用场景。「当你处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需要让业务效率比同行更高、成本比同行更低,这时,商业化的闭源模型是最能打的。」
李彦宏指出,今年以来,开源和闭源大模型是一个争议较大的话题,但很多人混淆了模型开源和代码开源的概念,他指出,模型开源只能拿到一堆参数,还要在做 SFT、安全对齐,即使是拿到对应源代码,也不知道是用了多少比例、什么比例的数据去训练这些参数,没办法做到众人拾柴火焰高,「拿到这么多东西,并不能让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迭代开发。」
他直言,同样参数规模下,开源模型的能力不如闭源,「如果开源想能力追平闭源,它需要有更大的参数规模,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推理成本更高、反应速度更慢。很多人拿开源模型来做改款,以为这样做才能够更好地服务自己的个性化需求,殊不知这就变成了一个孤本模型,既无法从基础模型的持续升级中获益,也没办法跟别人共享算力。」
李彦宏承认,开源模型在一些学术研究、教学领域有存在价值,能够适用于研究大模型的工作机制,形成理论。但开源模型并不适用于大多数应用场景,在激烈的商业环境中,想要让业务效率高于同行、成本低于同行,商业化的闭源模型是「最能打的」。他以百度在小说创作上的实践为例,当从开源模型转向轻量级模型、再转向文心大模型 4.0 后,小说生成的可用率和优质率得到极大提升,让网文作者如虎添翼。
在他看来,大模型的重点还是「卷应用」,「没有应用,光有基础模型,不管是开源还是闭源都一文不值。」
针对 AI 应用,李彦宏指出,AI 时代,「超级能干」的应用比只看 DAU 的「超级应用」更重要,「我们要避免掉入『超级应用陷阱』,觉得一定要出现一个 10 亿 DAU 的 APP 才叫成功,这是移动时代的思维逻辑。」他认为,只要能对产业和应用场景产生大的增益,整体价值就已大于移动互联网。
他以快递行业举例,利用大模型能力处理订单,快递公司做到了「一张图、一句话寄快递」,不再需要其他繁琐流程,时间从 3 分多钟缩短到 19 秒。「而且,90% 以上的售后问题,也都由大模型来解决,效率提升非常显著。」
在代码生成等更通用的领域,李彦宏表示,百度的文心快码已经在所有的领域逐步渗透,在百度内部,已有 30% 左右的代码由 AI 生成,代码采用率超过了 44%。
「应用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李彦宏说,基于基础模型的应用在各行各业和所有的领域已开始慢慢地渗透。两个月之前,百度曾宣布文心大模型日调用量超过 2 亿,近期,该调用量已超过 5 亿。「仅仅两个月,调用量发生这么大的变化,足见它背后代表了真实的需求,是有人在用、有人真的从大模型中获益了,得到了价值。」
在 AI 应用的发展趋势上,李彦宏最看好智能体。他表示,随着基础模型的日益强大,开发应用也慢慢变得简单,其中,最简单的就是智能体,只要用「人话」把工作流说清楚,再配以专有知识库,即可做出一个很有价值的智能体,「比互联网时代制作一个网页还简单」。
他认为,医疗、教育、金融、制造、交通、农业等各行业领域,未来都会依照自己的场景和特有经验、规则、数据等等,做出各种智能体,将会出现数百万量级的智能体,形成庞大生态。
「搜索是智能体分发的最大入口,」李彦宏举例说,高考后,有大量考生填报志愿,需要选学校和专业,会遇到很多问题,这时,百度的高考智能体就可回答考生的各种疑问,「高峰时期,百度的高考智能体每天要回答超过 200 万个考生问题,总共只有 1000 万考生,说明一天当中有大比例的人在利用这个智能体。」
演讲结尾,李彦宏再次谈及 AI 是否会替代人类工作的经典话题,他表示,AI 目前更多是扮演 Copilot 的角色辅助人工作,而不是替代人,现在已经产生了一些全新的工作机会,如数据标注师、提示词工程师等。他强调,AI 永远只是工具,不是人类的竞争对手,「我们构建和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是为满足人的需求、增强人的能力,让人类的生活更美好。」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51 D·Park正东集团院内 C8座105室 极客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