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新闻网讯 济宁市标准信息技术中心聚焦制度创新、流程再造,坚持标准化为本、信息化为用、成体系融合,以标准信息化、信息标准化为着力点,配合食品相关业务科室,基于省局智慧监管一体化平台建设济宁市智慧监管一体化平台。该平台于12月6日完成验收,进一步筑牢了“智慧”监管基础,全方面提升全市市场监管综合效能。
按照“省建主干、市建次干、区县建末支”的总路径,结合我市工作实际,在省统建系统功能之外,融合本地(食安、餐饮等)自建系统,建成济宁市智慧监管一体化平台实现统一登录入口、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权限分配、统一系统集成,基于本地平台,市、县、所三层监管人员可实现对省局统建38个系统和市局自建系统的单点登录,同时预留县市区自建应用对接接口,提供对接接口调试服务,推进全市市场监管一体化应用整合,系统进一步融合,大幅度的提升了各级市场监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便利度。
济宁市智慧监管一体化平台以济宁市法人资源库为基础,将省局各种类型的市场监管主体库落地,建立本地市场监管主体库,构建完善的本地数据资源体系。其中,涉及市场监管领域市场监管市场主体行政许可、行政检查、行政处罚、投诉举报、抽检抽查等公共数据及重点行业社会数据5亿余条,极力解决各类数据资源相对分散、建设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有效满足市场监管效能提升和服务职能转变的要求,推动数据融合和业务融合,推进数据资源与原部门应用系统紧密耦合,实现数据资源的目录化管理。深化公共数据资源的逻辑汇聚、分布存储和统筹管理,形成市场监管大数据治理能力,实现信息的集中管理和共享。
济宁市智慧监管一体化平台对市场监管数据来进行深入挖掘,分别从企业合规性、企业活跃度、企业投诉举报情况、企业监管监督情况及网络舆论等方面做分析评价,建立企业风险预警模型,为市场监管提供风向标,实现主体数据的整合集成、动态关联、高效利用及可视化分析展示。通过可视化的方式直观的展现业务过程、进展以及遇到的问题,让数据看得到、业务看得清。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的技术,逐步实现对市场主体的风险分级分类和风险信息预警,实现精准监管和重点监管,推动政府治理模式由分散向整体转变,全方面提升政府决策和履职能力,形成“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现代化治理模式。
市标信中心作为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信息化工作技术保障单位,配合相关业务科室,将继续推进智慧监管一体化平台在本地部署,建立济宁市市场监管数据中心,以信息技术服务于市场监管业务创新,做好智慧监管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