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1日发布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天津宣言》中,中俄印等上合十国明确说“将就成立上合开发银行加快磋商”,这项2010年由我国提出的“上合金融合作机制”,终于在今年达成了“成立政治决定”。
过去十多年里,我国发起成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多家“多边合作金融组织”。
并且由中国国家开发银行等上合成员国重要银行组成的“上合银联体”,也已经走过20年发展历史。“15年磨一剑”的上合开发银行有多重要呢?
今天的“上合银联体”已发展为包括10家上合组织成员国重要银行,以及1家“伙伴行”(蒙古开发银行)的多边金融组织。
虽然“上合银联体”确实在本币合作等方面贡献突出,但是这个没有独立法人银行资格的组织很难发挥更大的作用。比如,一些融资需求巨大、贷款周期很长的基建工程,就很难得到“上合银联体”支持。
2010年我国提出创设上合开发银行,就是要弥补上合银联体的短板。俄罗斯联邦外经银行、印度基础设施金融公司都是上合银联体创始成员,按理说他们银行不会反对深化上合金融合作,但是俄印两国竟然犹豫了15年之久。
俄罗斯并不反对在金砖国家和“一带一路”方面的金融合作,比如2015年创设的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就得到了俄方100亿美元的资金支持。
俄罗斯对上合开发银行的区别对待,主要是因为上合组织和俄方领导的集安组织存在“防务合作竞争关系”。比如,闹着要退出集安组织的亚美尼亚,就是上合组织很重要的“候选国”。
印度和我国至今还有多达12.5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争议”,若不是因为这次“天津宣言”加入了对“4·22帕哈尔加姆袭击事件”的强烈谴责,莫迪甚至有可能缺席“天津上合组织峰会”。
印度是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双创始成员”,他们对金融多边合作的态度非常积极。
莫迪之所以一直对上合开发银行犹豫不决,除了与中印关系紧张有关外,还受到了美国印太战略布局的影响。
中俄印能在加快上合开发银行筹备的问题上达成一致,与上合组织快速崛起、国际形势飞速变化都有关系。
第一,上合组织影响力快速提高。在2017年印度、巴基斯坦加入上合组织之前,这个由中俄等6国创设的地区合作组织,在长达16年的发展历史中存在感非常低。
经过2017年、2023年、2024年三轮扩容,上合组织成员国数量已达到10个,并且现在还有两个观察员国、14个伙伴国排队等待。影响力迅速提高的上合组织迫切地需要加强金融合作。
第二,西方持续加大对俄施压。普京寄予厚望的“特普会”并没改变俄罗斯的被动局面,最近特朗普不仅批准了总额超过11亿美元的援乌导弹军售计划,他还威胁要对俄罗斯石油加大制裁力度。
“泥菩萨过河”的俄罗斯已经无力维持集安组织,亚美尼亚、哈萨克斯坦等国都有可能彻底退出该组织。俄罗斯现在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上合组织。
第三,美印关系迅速降温。一场印巴冲突彻底改变了美国、印度、巴基斯坦三国的关系,现在特朗普已经与巴基斯坦全面恢复防务、反恐、石油等方面的战略合作。
针对印度,特朗普不仅举起了高达50%的“关税大棒”,他还威胁要把印度踢出“美日澳印四方合作机制”。莫迪这次高调访华出席“天津上合峰会”,主要是为了制衡美国。
上合开发银行目前只是达成了一份“政治共识”,未来还需要确定发展章程、业务框架等重要问题。不过相信在印度、俄罗斯等上合成员国的共同努力下,这个我国苦等了15年的多边金融合作组织,一定会发展壮大。
虽然我国已经发起成立了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开发银行等多边金融合作组织,但是上合开发银行绝不是多此一举的概念。
上合开发银行可以让上合组织从过去单纯聚焦防务、反恐等地缘合作,升级为涵盖金融、投资等经济合作。那些希望得到国际金融支持,又不愿受西方干涉的国家,很可能为获得上合开发银行的贷款申请加入上合组织。
其次,本币结算合作范围也将显著扩大。现在“美元武器化”的威胁慢慢的变大,甚至连印度这种美国多年扶持的印太战略盟友,也受到了美国霸权的打压。上合开发银行提供的本币结算支持,可以为更多受美元霸权威胁的国家,提供一条多边金融合作的出路。
最后,中国基建出海的速度将会大大加快。相比已经运营20年的“上合银联体”,上合开发银行最值得期待的升级就是大额、长期信贷支持。
就拿基建投资潜力巨大的印度来说,这个到今天都没有加入“一带一路”发展倡议的印太经济体,很有几率会成为上合开发银行首批基建投资的受益者。作为全世界知名的“基建狂魔”,我国一定能承接更多来自上合组织成员国的基建订单。
上合开发银行是内外因素共同推进的结果,承受西方巨大压力的俄印两国,绝不会拒绝深化上合组织金融合作的努力。
随着上合开发银行发展壮大,美国倚仗美元霸权横行全球的时代将会彻底结束,上合组织将会在多边合作的时代发挥引领作用。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