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门市科技局发布了2024年度科技公司孵化载体运营评价,江海区凭借其卓越的表现,成为全市的焦点。江海区内7家企业荣获B级(良好)及以上评价,显示出该区域在科学技术创新和企业孵化方面的强劲实力。作为江门唯一的国家级高新区,江海区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通过整合创新资源和完善孵化服务体系,吸引了各类科技公司和孵化载体的聚集,成为区域科学技术创新的重要策源地。
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江海区目前已拥有20个各类孵化载体,占全市的27%。其中,国家级孵化载体达5家,占全市国家级孵化基地的71%;此外,江海区还拥有唯一的省级大学科技园,充分激活了区域内的科学技术创新创业氛围。随着孵化企业超过400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超40家,江海区的孵化载体不仅在数量上占据优势,更在质量上引领全市。
江海区的成功秘诀在于其优质的孵化服务和良好的产业环境。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指出,政府为创业者提供一站式服务,帮助降本增效。此外,江海区还热情参加江门市“科技杯”创新创业大赛,鼓励更多项目入住孵化载体,以实现入驻公司数和质量的“双提升”。
在具体的孵化载体建设中,江海区注重分类推进,形成了多类型、有特色的孵化平台。例如,江门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有限公司为区域提供高端的孵化服务,围绕“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总部”的生态体系,充分结合高新区的产业战略需求,促进科技资源的有效配置。同时,广东南方职业学院的省级大学科技园依托校内资源,激活产教融合,吸引了大量入驻企业。
另外,江海区还引入了一些具有国际视野的品牌运营企业,如网商时代的ECTIMESSPACE,采用“互联网+”技术,为中小微公司可以提供更快速的发展支持。启迪之星(江门)众创空间的国际化布局则进一步拓宽了创业企业的视野与合作空间,展现了区域孵化载体的广泛潜力。
江海区的发展并未止步于本地资源的整合,还积极探索“飞地孵化模式”。通过与北京、深圳及香港等地的创新资源对接,江海区在外部市场中建立了覆盖广泛的孵化网络。例如,2024年1月,江门高新区在北京成立了协同创新中心,成为地方企业进入北方市场的桥梁。这种创新的跨区域合作模式,为江海区带来了更多的优质项目,助力地方经济的发展。
随着江海区各类孵化载体的继续扩展,它们将更好地服务于科技公司的成长,为未来区域经济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坚实基础。通过一直在优化创新生态环境,江海区致力于为创业者提供更优质的空间和服务,让每一个创新的想法都能在这里生根发芽。综上所述,江海区以其庞大的孵化体系和全面的服务策略,正在崛起为创新创业的热土,展现出无限的创造力与发展潜力。
解放周末!用AI写周报又被老板夸了!点击这里,一键生成周报总结,无脑直接抄 → →